close

初四中午吃完家族聚餐就搭了高鐵北上,初五睡到中午才起床。平常我不是特別會賴床的人,但4天春節的重勞動之後,我覺得有必要補眠一下。去年的大年初三我五點就起床,那天和老爸、老媽和小弟在農地上撒了玉米種子,其中大概有600坪是我種的。我問老爸今年要不要種玉米,他說去年種植時間太晚,看天的玉米田因為缺雨水長得不好,也就是種植時間「不著時」,所以今年種玉米的時間會移到年底。

「那我們今年就沒玉米可吃囉?!」看我露出失望表情,老爸說我們可以去摘舅舅的,現在正好可以採玉米筍。小舅是我看過最勤奮的男人,上班之餘還要照顧大片農地,該種東西的地方絕對不會荒廢。我馬上提議初一下午去採玉米筍,但老爸說玉米要清早採收比較甜,於是初二大清早我和老妹就從被窩被挖起來了。我對玉米筍並不是特別有興趣,只想吃不噴農藥的農產品,農藥其實很貴,一般小農不太會使用農藥,農作物只要種植時間有「著時」,大自然就會收拾病蟲害。為什麼老爸會說去年種的玉米不「著時」呢?是因為玉米發芽期間需要雨水滋潤,結果實的時候正好碰到每年最冷的時期,害蟲相對會少一些,蟲吃剩下的就是人類的了。遵循節氣播種是先民傳下來的智慧,但眼看著它幾乎都要失傳了,雖然小時候常跟老爸一起去種田,但他不會跟我講這些道理,是直到這幾年我想跟他學種田,他才跟我說的。

我們三個人分頭拿著塑膠袋採收玉米筍,老爸教我們從果穗上方的玉米鬚來辨識玉米筍的嫩度,因為玉米田裡的植株生長速度各有不同,已經長大的果穗拔下來的玉米筍都已經太老,就要留下來讓它繼續長成玉米。以前玉米筍只是玉米田的副產品,通常一棵玉米會長出2-3個果穗,農人會疏果讓其中一、兩枝果穗長得更大更結實,現在似乎玉米筍受歡迎的程度更勝過玉米了。小時候每年冬天老爸一定會種下一分地的玉米,確保我們整個冬天都有玉米筍和玉米可吃,來不及吃掉的就採下來磨成玉米粉給雞鴨吃,等牠們長大時就殺來進補,我的整個童年就是依照這樣的模式跟著季節循環。

我們把採下來的玉米穗集中,用刀子劃開玉米穗取出中間的嫩玉米,我們把剥玉米筍留下來的玉米穗收起來,老爸說拿回去埋在土裡會變成很好的肥料,對於他講的話我是深信不疑,院子裡的蕃茄被他種得肥頭大腦,結實纍纍,老一輩的人比較懂得用最經濟的方式種田,不像我們動不動就去買什麼特效肥料來施肥。

老爸叫我拿塑膠袋到農園的另一邊採蕃茄,舅舅在那裡種了幾排不同品種的蕃茄,大太陽之下掛著紅澄澄的果實。公司同事經常團購各種水果,我從來不買蕃茄,因為它現在已經進化成貴參參的水果,小小一盒竟然要價130元,鄉下長大的我無論如何是吃不下這種價格的。短短時間就採了一袋,在城市裡價值至少600元,在鄉下卻不值幾文的蕃茄,心裡想這應該是我在城市居住許久卻仍然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我的農人基因仍舊比都市人基因強大許多。

在另一邊採蕃茄的我,聽不清楚正在處理玉米筍的妹妹和老爸講話的內容,但我很喜歡這種絮絮私語的感覺。小時候家族成員舅舅阿姨表兄弟妹,經常聚集在這個農園來採水果、玩樂,大聲呼喊或是笑聲會從農園的四周傳來,因為距離很遠聲音聽不真切。在農田裡遠距離呼喊講話和在城市裡大聲吆喝是截然不同的,我已經很久沒有感受到這種叨叨絮語聲,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土墳就在農園一角,大姨和我老媽分別歸了天,後代子孫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外祖父的農園是越來越寂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