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羅馬尼亞這個國家你有什麼看法?大部分的人想到這個國家就聯想到為非做歹的吉普賽人,就像西班牙人對於境內的吉普賽人從來沒有好臉色!其實吉普賽人在羅馬尼亞只佔了10%左右,羅馬尼亞人在歐洲的地位大概等同於菲律賓人,大型的人力輸出國,他們流出到世界各地做一般人不想做的幫傭工作。

在國際女性影展看到一部羅馬尼亞片子「等待八月」(Waiting for August),用記錄片形式記錄一個小孩眾多的單親家庭,在母親外出到義大利幫傭期間,互相扶持獨立生活的點滴,八月也就是母親一年唯一一次返鄉省親的時間,在長達快一年的時間,母親用電話、skype視訊、寄送包裹來連繫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在電影當中一直以電話聲音形式出現的母親,在最後一幕出現約20秒,當鏡頭停留在她臉上時,彷彿看到我住在馬德里西文學校宿舍時,負責宿舍清潔打掃的女傭Dora的臉,啊!原來中年的羅馬尼亞婦女都是長這個樣子,那種感覺像是張愛玲小說中在舊世家幫別人哺育小孩賺錢,卻把自己小孩留在家鄉的舊式婦女。

Dora對我很好,雖然我那時西文聽力和講的能力都很爛,但她不管我有沒有聽懂,常常叨叨絮絮跟我講話,也許Dora也是像電影裡面的媽媽一樣,家鄉有許多嗷嗷待哺的小孩。她還要面對許多敵意,譬如說一般人對於羅馬尼亞根深蒂固的偏見,偷錢、行乞等等。她不知道跟我重覆過多少遍,她與其他羅馬尼亞人不同,她有工作,不偷不搶。老實說我從來沒有懷疑過她,就像電影等待八月一樣,每一個出來工作的人都有他們逼不得己的原因,如果在自己國家混得下去,誰願意大老遠跑到別的國家行乞、當小偷呢?何況做壞事的人只佔一小部分。

這部電影出現在女姓影展其實是要講的是女姓的困境,即使在片中羅馬尼亞母親的兒子已經18歲,應該可以想辦法賺錢養家,但這個家中的長男竟然每天遊手好閒,打電動玩具、看電視,家事及照顧弟妹的事情都落在比他還小的妹妹身上。原來羅馬尼亞的男人跟阿拉伯地區的男人一樣都是無賴。我的法國朋友來台灣,我帶她去蛾眉茶莊買茶,一群男人坐在裡面閒嗑牙,泡茶聊天。我的法國友人立刻問我,怎麼都沒看到女人?是不是都下田工作去了。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客家女人都去工作了,但我們在北埔老街看到賣東西的攤販大部分都是女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台灣女人做的事比男人還多很多哩!

等待八月 Waiting for August

 

緹奧朵拉・米赫伊Teodora MIHAI

2014│比利時、羅馬尼亞Belgium/Romania│紀錄片Documentary│Color│DCP│92min

 

2014 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最佳國際影片獎

2014 瑞士真實影展

 

即將滿15歲的喬吉娜沒時間享受青春,因母親長時間出國工作,她一肩扛起照顧六位年幼兄弟姐妹的責任,忙碌瑣碎的生活讓她喘不過氣,唯一的寄託是與母親聯繫的長途電話。本片導演從自身的離散經驗獲得靈感,藉由記錄喬吉娜一家的日常撫平心中難以復原的傷疤,並探討跨國移工背後、甚少被提及的孩童照護議題。

 

Georgiana Halmac, eldest daughter of her family, is turning fifteen this winter. She lives with her six siblings in a social housing condo on the outskirts of Bacau in Romania. Their mother Liliana, an economic migrant in Torino, will not be back till the summer. During mother’s absence, Georgiana is catapulted to the role of new head of the family. Caught between puberty and responsibilities, she moves ahead improvising. Phone conversations with her mom are her only guidelines… One is bound to be amazed by their great ingenuity, while also realizing how fragile their daily balance i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