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70258.JPGP1070402.JPG

受難立面是現代風格,右邊是西側的大門刻字。

聖家堂共有東、西、南三個立面:「誔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敍述基督的誕生及幼年)、「受難立面」(Passion façade,描述耶穌受難和死亡)和「榮耀立面」(Glory façade,包括死亡、審判、地獄及最後的榮光,它將會是聖家堂最大、最豪華的立面和正門)。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前兩個開放參觀,但這兩個各據東西兩側的立面風格截然不同,各有粉絲,現場看起來是高弟生前就已經完成的誔生立面比較有人氣,它是純粹的古典風格,和其他的教堂沒太大的差別,我個人比較喜歡由Joseph Maria Subirachs主導的受難立面

 P1070274.JPG

東側誔生立面完成於高弟在世時,最受遊客歡迎,圖中是日本電視台外景隊。    

每個立面都有四座鐘塔,共計十二座,分別代表耶穌的十二門徒。12門徒裡面最有名的是背叛耶穌的猶大,而我在去年6、7月所走過的聖雅各朝聖路(http://charmianlu.pixnet.net/blog/post/40343517),聖雅各James, Ιάκωβος也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遺骸葬於西班牙西北方聖雅各城,所以才有聖雅各朝聖路的由來(Camino Santiago),聖雅各的英文為James;西班牙文為Santiago)。  無論是聖雅各朝聖路或是高弟的聖家堂,他們對我來說在自我挑戰及美學上意義遠大於宗教因素,在西方,宗教透過藝術的呈現讓一般人親近,這是我比較能夠接受的主要因素,台灣的大甲媽祖遶境也有這種傾向,我覺得是很好的方式。

        聖家堂改變我對教堂的看法,原來教堂建築可以不用千篇一律,可以彰顯上帝的榮耀,也可以變成藝術家展現才華的競技場,也可以古典和現代共存共榮。我所見過的哥德式大教堂都是幾百年前就完工,後人無法體會建造者的辛勞,但只有高弟的聖家堂,從1882年開工以來一直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千萬遊客造就了聖家堂,而付了14歐門票讓我很有參與感。

        從一開始捨不得買門票到進去參觀聖家堂,這中間的轉折點到底是什麼呢?答案請見下回分曉。

高弟聖家堂 in youtube(2007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5EALCeAFgs&NR=1&feature=fvwp

 P1060779.JPG

巴塞隆納聖家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