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飾博物館看到這扇美麗的窗, 一個美好的舊時代產物
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後陽台的紗窗被前任屋主用矽膠封住無法移動,前幾年的夏天為了讓房子更通風,也可在窗台上放花盆妝點綠意,我把封了矽膠的紗窗整個拆掉移到角落。門戶大開的結果,經常有各種昆蟲土蜂甚至蜻蜓飛進屋內(可見附近環境生態還維持得不錯),我家也沒有太多人工裝潢讓昆蟲不趕靠近。或許有很多人不喜歡這種莫名昆蟲飛進屋內,但只要不是蟑螂我倒是不在乎,飛進來最多的就是土蜂,牠們甚至成雙成對在老柚木家俱上面鑽洞築巢做窩,趕也趕不走。有時掃地時會發現昆蟲屍體,那些都是從後陽台飛進來但找不到出口的可憐蟲,夏天尤其多。最近進到室內的昆蟲數量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客人來家裡吃飯都有蟲子在家裡飛來飛去造成困擾,才想把紗窗放回原處卻發現怎樣都裝不上去。
幾年前為了更換浴室舊櫥櫃的鏡子,上網才查到關東橋附近一家玻璃店,70幾歲從小學徒出身的店主很懷念以前玻璃業興盛的時期,現在可能一天也攬不到一個客戶上門,我只是要幫浴櫃換新鏡子,才花不到三百元就得到貴賓級的禮遇,我想老闆大概悶慌了,難得有客戶上門而且願意聽他講古。又過了幾年這家玻璃店也關了,原址開起薑母鴨還是火鍋店,這門古老的行業正在快速式微當中。當我想要找人把紗窗裝回原位,又聽到流動貨車「修理紗窗紗門玻璃」的廣播聲時,立刻衝到樓下攔截,老闆果然如我預期的是個有年紀滿頭白髮的歐吉桑,爬到五樓已經噓累累,好不容易走到了還很得意的跟我說「你運氣很好,我還爬得上來幫你修理」!先問了價格才讓他動手修理,開價200元,大約花了五分鐘的時間他就把紗窗歸回原位,覺得貴嗎?我個人是很樂意掏出這筆錢,因為想要請人專程到家來看,還不見得找得到願意來的人。歐吉桑好像有點不好意思的收下這筆錢(可能是很快就弄好的關係),我很爽快的付錢,問他流動攤車的生意好不好?他用台語回我「賺呷賺呷」勉強溫飽而已,現在好像沒什麼機會要修玻璃,以前小孩子常在屋外打球玩耍,一不小心就打破玻璃叫修,現在的小孩都在屋裡看電視打電動,加上玻璃都換成強化型,歐吉桑的生意應該不會好到那裡去。
歐吉桑的工作機會大都在舊社區,不幸的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爬不動樓梯的機會越來越多,有生意可能也做不到,人生就是這麼無奈!有時我覺得人變老蠻悲哀的,不只是肉體衰老,更多的是心境上需要很大的調適。最近看了幾部日本的懷舊電影,山田洋次導演的「東京小屋」和「母親」,講的都是日本在二次大戰之前的故事, 雖然網路為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其實我還蠻懷念早期那個以人為本的美好舊時代,科技進步不只掠奪消耗更多資源,同時也抺滅許多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人情味,這大概是我跟網路世代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