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新竹和台北兩邊的房子整修同時開工,台北是舊屋整新,新竹是翻修頂樓地板,把部分鐵皮屋頂換成透明浪板引進陽光,再做一個屋頂花園。雖然兩邊都有施工工班,但為了省錢和保有設計獨特性,有很多地方都是邊做邊修改,甚至由我自己動手完成,時間拖很久。台北的工程因為規模太小,施工團隊有空才會幫我做,加上我只有假日才會有時間北上貼瓷磚,清掃房子,所以直到12月31日那天才勉強算是完工,用來慶祝2017年的到來,整整搞了半年。
2016年最後一天,朋友幫我從新竹載來脫水機,它是特地從日本買回來,機台小到可以塞進洗手台旁邊小縫隙的高速脫水機,無論從日本搬回新竹或是從新竹帶到台北,它都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流線圓型的脫水機與台灣傳統造型的脫水機完全不同,而且如我預料的剛好嵌進縫隙當中,脫水機蓋子可以正常上掀;雖然體型嬌小但一次可以處理6公斤的衣物,有了它清洗被單、床單或衣物就方便得多,加上它是超高速脫水機,衣物脫水完畢稍微晾一下就乾了,據說是日本的人氣商品。買洗衣機雖然比較方便但體積龐大,我們的小浴室無福消受,這次改裝的目的就是要儘量爭取空間,打掉浴室和客廳的天花板,往上爭取40公分的空間,帶來完全不同以往的開闊感。
我把佔空間的電熱水器往上挪到浴室頂端,怡心牌才有的橫掛式設計完美嵌在天花板的角落,眼不見為淨,是我最得意的傑作。拆掉天花板後露出來的水泥樑柱敷上白水泥是現在最流行的工業風,裝上巴黎跳蚤市場買回來的古典燈飾,就變成「古典工業風格」。為了讓空間感覺更大而拆掉淋浴拉門,聽說台灣製浴簾很容易發霉,所以買了防霉的日本浴簾取代,但因為沒考慮到長度而買到短浴簾,看起來像是穿迷你裙,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拉簾桿子是在特力屋找到可以在轉角折彎的型式,拉簾不用時全部都推到角落貼牆放著,讓浴室看起來更清爽。
因為浴室很小就必須動腦想出更多的儲物空間,除了裝了D&D的五層轉角架(3+2)之外,浴室門後另外打了3個釘子,分別掛拖把、掃把和地板刷,即使設計師說這樣看起來像是在拜拜,但不可否認空間看起來更清爽。
如果你沒看過去年7月中房子剛要裝潢時的景象,就不會了解我在這間浴室花了多少心血。把43公斤,附有洗手功能的TOTO馬桶從日本搬回來並不是其中最辛苦的事情;汗如雨下協助水電工把電熱水器就定位也沒什麼好說的;想辦法把三菱的浴室乾燥暖風機固定在沒有天花板的屋頂也不是最難的;在不通風的浴室貼瓷磚也難不倒我。最累的竟然是清洗浴室的瓷磚地板和牆壁,要把這些累積了十幾年都沒有被好好清洗的污垢除掉,就讓我去掉半條命,用刀子刮除或是用清潔劑都沒辦法完全去除。一直到現在,每次到台北就花點時間趴在浴室一點一點用最傳統方法清洗,總有一天地板就會變得光鮮無垢。
我很在意浴室是否清潔,無法接受馬桶的黃漬,以前我聽到日本人用手清洗馬桶,覺得他們做得太過火,但現在我都是這樣清洗馬桶。有次朋友說:「你家看起來好像都隨時在等待訪客來臨的樣子。」這好像應該算是個恭維, 但願不是因為我勤勞,而是如果你曾經參與過一個房子從廢墟到復活的過程,那麼你也會想要維持它的美麗,這也是我這個巨蟹座對房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