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時代讀得最徹底的就是遠景出的那一套世界文學名著,那時我常用零用錢郵購小說來看,對我來說它就像開了一扇世界之窗,來自歐洲美國的名著小說是我文學生活的最佳啟蒙老師。以前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於「吃」這方面特別注意,而且也把這種注意力延伸到小說的內容,現在仔細想起來那些一再翻看的名著有許多是描寫吃食和旅行的部分,譬如說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幾乎被我翻爛了,小說中描寫戰場中的食記可能是我勤於翻閱的動機之一。美國詩人艾倫金斯堡的自傳最吸引我的一段是他在蕭條年代的美國浪遊和沿路對於吃食的描述。而在所有的書裡面我最喜愛的就是鹿苑長春(Yearling)了,那時花很多時間研究書裡提到有關植物和食物的描述,等到後來有機會看到電影鹿苑長春時簡直失望透頂,因為電影裡面壓根也沒提到小主角喬弟老媽煮了什麼菜,或是他們到野地打獵時帶了什麼野餐之類的,但我覺得那些活用當地食材煮的菜絕對是小說的重點之一。

本來看過完整版鹿苑長春的人就不多,更不用提跟我有同感,對於書中提到的菜餚有興趣的人,當然我從來也沒跟別人講過這回事。前陣子看了一本池波正太朗的書,他竟然提到鹿苑長春這本小說和電影,愛吃的他對於書中的菜餚垂涎三尺,也喜歡看電影的他對於鹿苑長春改編的電影很失望,原因跟我提的一樣。我最近又把鹿苑長春重新找出來讀,書中有關食物的部分照樣勾起我的食欲,真正文學名著就是這麼厲害,禁得起時間考驗啊。據說有美食家因為紅樓夢裡面的菜餚而立定志向,紅樓夢裡提到的飲食固然迷人,但我自己一直是對於西式餐飲比較嚮往,當然就從世界名著裡找書看了。易卜生的小說「飢餓」裡面一直尋找食物與飢餓奮戰的描述讓我看得興味盎然;俄國畫家蘇汀(Chaïm Soutine)因為長年飢餓貧困,只要一有錢就要去買好料大吃大喝,把自己的胃搞壞。

口腹之欲這種事,我覺得不只是基因在作祟,在某種層面是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譬如說我們那節儉小氣的老媽很少充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每次準備的食物都比我們能吃或想吃的更少,以致於我的整個童年經常跟弟妹搶東西吃,要不然就是在野外找些什麼東西來填補想吃的欲望。前陣子一家人出去吃飯,小弟三個兒子也都是狠角色,吃飯不落人後。看到其他桌都是悠閒的吃飯,只有我們這桌的菜餚以飛快速度逐批引退,一桌子菜不到一小時就完食,小弟講了一句話讓我覺得很好笑「小時候吃飯都很緊張,怕搶不到食物,為什麼這種情況竟然到現在還持續存在呢?」

我看鹿苑長春或是其他跟食物有關的書特別來勁,在某種程度上應該也是來自於童年怕搶不到食物的陰影吧!最起碼書中的文字可以慢慢咀嚼享受,也沒有人會跟我搶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