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灣生回家

       有次聽老媽提到外祖父和他以前在糖廠共事的日本同事「古市」重逢的往事,這個同事在終戰後被遺返。其中一個阿姨曾經陪外公到日本見他的好朋友,據說兩人再度重逢時緊緊擁抱老淚縱橫哭得很慘,那是在分開30幾年後的事情。紀錄片中的富永爺爺想找的朋友大都已經歸天,比較起來我外祖父幸運得多。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原郷」情結,平常不會發作,但會在某個moment適時觸發了你。我自己的經驗是在1995年第一次到日本時〈在日本之前曾經出國2次〉,才突然間發現我的原鄉情結。1987年台灣開放兩岸探親之後,1949年從大陸來台的人紛紛回去中國探親。而1979年政府開放觀光,有許多台灣人出國去找他們曾經一起生活、遊玩、共事的日本朋友,我的外祖父就是其中的例子。而我那一輩子沒有上過學,自稱是「青瞑牛」內祖父呢?他那兒都沒有去過,最遠的地方大概就是屏東的里港吧!生於日據時代的祖父,雖然沒有讀過書但身體強壯,工作勤快,接別人不想接的工作,經常趕馬車到屏東里港幫日本人運貨,日本人對於我的內祖父而言,只是僱傭關係。小時候常聽外祖父講日本有多好(以致於他養出的兒子和女兒都是資深哈日族),卻只聽過內祖父說日本警察有多凶,住隔壁的錦竹伯伯因為偷東西而被日本警察拔掉指甲泡在鹽水,痛得哇哇叫的往事。可想而知,我老爸和他的兄弟們對日本根本沒感覺。而哈日的老媽和對日本沒感覺的老爸生出來的小孩呢?這可說來話長了。

   你不會覺得這個小小的台灣島竟然容納這麼多不同想法,不同故鄉的移民,是件了不起的事嗎? 我想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移民這麼豐富,但又沒有發生很多衝突的地方。外祖父早就去世了,我沒有機會問他以前他和這位日本朋友相處的往事,但我相信肯定和紀錄片描述的催淚場面差不多。

 

   紀錄片裡有一家台灣人意外得知自己是日本人後代,他們千里迢迢跑到日本的岡山県鄉下去幫不曾謀面的日本曾祖母掃墓,做超渡法會時,這種做法真的很台但讓我好感動。我想起老媽經常耳提面命但我每次都當做耳邊風的事,「人要飲水思源,祖先牌位一定要祭拜」。戰後被遺返日本無親無故的千歲老奶奶,在孤獨死去的27年後第一次有人幫她做了法會,而他們是來自於被她送給台灣人當童養媳的女兒後代。

 

    1945年之後被遺返日本的灣生及日本人有幾十萬人之多,從統計資料看起來,這些人分散在日本各地,其中以九州最多。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日本各地旅行和日本人聊天時,經常會聽他們說,我的爸媽或是祖父母曾經住在台灣!以前我不當一回事,現在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現這裡面有很多梗,這部片子讓許多不為人知的老梗露出曙光。以後我要孝順父母、照顧兄弟姐妹,祭拜祖先,好好對待朋友和同事,人能夠碰在一起,都是前世因緣,要好好珍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