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回南部跟去印度旅行一樣,都需要一點耐心和勇氣,2012年旅行途中從約旦飛到印度之後三天,我還沒有勇氣嚐試印度食物,怕吃了不小心一潟千里。當時還不知道印度最可怕的是不是拉肚子而是天氣,我是在五月最熱的季節抵達印度,每天曝露在40幾度的高溫,旅行到拉賈斯坦沙漠地區時,氣溫更是接近50度,有個路上碰到的印度歐吉桑跟我說,你來錯季節啦!!這幾天回南部,我也只是做一點家事、移動幾件家具,竟然汗水就一顆顆從鼻尖滴下來,明明已經喝了很多水但卻一直覺得口渴,種種感覺都把我帶回5年前的印度之旅,只是我每次回南部最多2、3天,但那次去印度卻是待了快一個月。
弟弟從台北回到南部定居,據說花了一個月時間才適應天氣,一旦適應後,有時去北部反而會覺得台北更悶更熱。我長期住在多風的新竹,不論到台北或是回台南都不適應,我在炎熱的台南或是悶熱的台北想念新竹的風,還有被風揚起的風鈴聲。妹妹在旅行時買了許多巴里島帶回來的竹製風鈴,回來放在那裡都不對,只有在新竹最對味,它是夏天最療癒的聲音。妹妹到新竹定居之前心態非常天龍國,常常數落新竹的不是,嫌東西太貴不好吃,又說這裡的人看起來沒什麼氣質,過了一段時間適應之後,前陣子因為工作關係經常住在台北,有時竟然會忍不住想回新竹一趟,為什麼突然間跑回來,我想答案就是日文裡面那一句諺語「住めば みやこ」一旦入境隨俗之後,住起來就輕鬆愉快得多,而且我覺得住新竹很有小城的舒適感。
從大學畢業離開南部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的打算,但許多台南來的朋友都無法理解為何不回去?理由之一就是天氣太熱,二是南部是美白大敵,一直到離開台南才知道自己是「白肉底」的女生,皮膚白在印度還蠻受歡迎,走到那裡都有人想要合照。被太陽「哈」到很黑的印度人或身為南部人的我對於「白白淨淨」有根深蒂固的迷戀,夏天到台南皮膚立刻乾枯、口渴、汗流浹背,然後皮膚直接黑掉,其實跟印度沒有兩樣,只差在路上沒有牛而已啊!但我其實很想念小時候路上有牛車悠然慢走的台南鄉下生活,那時候的天氣比現在涼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