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大型建案如火如荼展開,它終於蓋到最頂層的15樓,明顯的改變是家裡的採光變差了,以前約莫從下午4點左右就會有夕陽餘光灑進來,假日的時候我最喜歡下午坐在客廳的餐桌欣賞日落餘暉,在客廳灑上一片亮閃閃的金光,現在好康沒有了,只能期待早上從東邊照進來的陽光。
除了陽光被剥奪了,大量的落塵也讓我掃地掃不完,只要那天偷懶沒拖地,地上和傢具就蒙上一層灰塵,即使一天拖2次地,地上也都是沙沙的。這樣的落塵量真的不會對呼吸造成影響嗎?我白天去上班,待在家裡的時間頂多是晚上到清晨這段時間,有很多鄰居人是成天待在家裡的家庭主婦或是退休人員,健康堪慮啊!
家裡兩隻貓產生的貓毛和工地的落塵,讓我很想去買支dyson的吸塵神器來解決。科技帶來便利,也是人類變胖的禍首,我只不過把頂樓和家裡掃過一遍,再用拖把拖過一遍,竟然就汗流浹背,活動量等於打一小時的桌球。所以我決定不當擁有高科技設備的胖灰姑娘,繼續用傳統方式打理灰塵。同事和朋友來家裡總是誇奬家裡一塵不染,但這可是付出很大的代價清掃,假日幾乎都在家裡當灰姑娘,活脫脫像個外勞瑪麗亞。
弟弟認為我有潔癖,妹妹希望我常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這樣家裡就會常保乾淨整齊。我離潔癖還差得遠,只因為喜歡在家裡赤腳走路,清爽沒有砂子的地板帶給我很大的愉悅感;我也喜歡邀朋友來家裡吃飯,因為家裡比外面更舒適,感覺更能放鬆。只因為這些小小的期望,就得要承受當灰姑娘的壓力,還被人說是有潔癖、自找的,其實一點也不公平。
最近看了許多裝潢書籍,其中以林黛羚寫的老屋裝潢系列書籍最受用,其中一本書「從斷捨離出發,打造你的新家感!:住宅改造就從人的改造做起,斷捨離+簡單生活+通用綠住宅,免除再一次的惱人大翻修!」其中一段提到「改造老屋伴隨著改善生活的機會。美好的生活,屋主佔有一半的責任,設計師及工程施工只能幫你做到居住的安全與機能性,完工之後,要靠自己的努力與維持,才能創造舒適的生活品質。」列出來的幾種方法都是跟「別人」有關,也就是找外人來督促你斷捨離。你經常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嗎?我在歐洲時經常拜訪別人家,這些會邀請別人到家裡做客的人,都是重視生活品質,平常也會撥時間把家裡打理乾淨的人。在台灣呢?大概只有剛搬新家時才有這種機會,過了幾年之後,不論是什麼百萬裝潢都開始見不得人,關鍵的地方就在於雜物堆積和疏於打掃。大部分的人都寧可上網玩遊戯,也不願意拿起掃把打掃房子,而髒污也是這樣一點一滴堆積出來的。我認為個性造就你的生活環境,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