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580178  

美秀美術館餐廳賣的烏龍麵套餐,那麵條看起來一根根活跳跳,彈牙又好吃。  

不知道是貝聿銘價格太貴還是日本有太多傑出的建築師,日本似乎沒有太多貝聿銘的作品,但我更想說的是,若不是在日本,建築師貝聿銘的「桃花源」概念無法被實現,因為它的工程太浩大,價格太高;而神慈秀明會沒有貝聿銘,他們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無法被落實。基本上我覺得這個美秀美術館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很難再找到這種建築基地、以及神慈秀明會這樣願意砸錢配合的業主,也找不到第二個有能力設立這個案子的建築師,貝聿銘,是獨一無二的,這個造價70幾億的美術館,應該是神慈秀明會的眾多信徒捐錢建造,因為美秀美術館這個案子,宗教在藝術方面發揮影響力的例子再添一椿,有錢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

 

(桃花源記原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記白話翻譯) 這些人看到這個陌生臉孔大吃一驚,問了許多問題,漁夫一五一十的回答,還受邀到這些人家裡作客,村裡的人紛紛來打聽外面的消息。他們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亂,帶著小孩和村人找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不再出去,與外界斷了聯絡。這些人不知道有秦朝之後的漢朝,更不用提魏晉朝,漁夫把多年來的朝代更迭講給他們聽,大家聽了都很感慨,漁夫在桃花源做了幾天的客人就準備回家,臨走前村人跟他說,這裡的情況就不要再跟別人說了。漁夫走出桃花源,找到他的船,在沿路到處做了記號。回到家後,馬上去謁見太守,報告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太守派人按記號前往,但已經找不到原來的路。南陽有個叫做劉子驥的名士聽說這件奇聞,也計劃前往,但後來死在找尋桃花源的途中。之後尋找桃花源的事就逐漸乏人問津。

 P1580180

義大利麵套餐+另外點的豆腐,我從來沒有吃過比它更棒的豆腐,甚至比湖口的豆之味豆腐的更美味。

(黑糖貓在MIHO美術館)販賣有機商品的小姐來自台灣,她在這裡工作十年,每天吃這些自然農法生產的食材,身體變很好,十年來從來沒有生病看過醫生。我點的義大利麵上面舖滿鮮脆的青色花椰菜,拌和白蘿蔔片,蔬菜味道很好,麵條彈牙,秀明自然農法栽培的小麥烘培的麵包和大豆做出來的豆腐,讓這一頓價值日幣1340(台幣400)的午餐非常超值。習慣吃有機食物的我,覺得這裡的食材似乎又更上一等。

 

我問工作人員矗立在遠方的鐘塔和禮拜堂要怎麼過去,他說那是給信徒用的,一般人不能進去。一直被我認為是邪教的神慈秀明會是1970年才創立的新興宗教,這個美術館的建立也是來自於信徒的捐贈。寫到這裡我突然間對於這個教派產生一種想要更加了解的動力,當我冒著小雨走在櫻花林裡,帶著笑容的工作人員帶來雨傘分給遊客使用,這個男人剛才在餐廳當服務員,現在他走到戶外沿著櫻花道遞雨傘給遊客。

 

剛才在餐廳吃完飯結帳時,跟結帳的男人聊起天來,我稱讚這裡的食物真是好吃,他說對啊!因為食材是來自日本各地、使用秀明自然栽培法所生產的食材,這個穿西裝負責結帳的男人,皮膚黝黑,我猜他在不做結帳工作時可能要下田種菜或是要做很多雜活,但他的笑容卻非常的真誠,讓人看了很舒服。而且不只這個男人,幾乎所有的員工都給人同樣的愉悅感覺,這讓我很想要好好了解這個教派,而陶淵明筆下「不足為外人道的桃花源」在貝聿銘的巧思之下,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才對。

 

神慈秀明會和它的創教宗旨

神慈秀明會(宗教法人神慈秀明会)是日本一種新興宗教,本屬神道教世界救世教的一支。1970年由日本人小山美秀子創立,總部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神苑。早期以醫治為宗旨,近年活躍於環境保護和美術等方面。

創教宗旨

生命的藝術(淨靈) ,以信徒平日的淨靈活動為主,並且也有日本青年部、國際部台灣研修活動,希望能讓多一些人能夠覺醒從而獲得幸福。

農業的藝術(自然農法) ,信徒平日也在各自的農地實行及學習自然農法。

美化的藝術(MIHO美術館),透過學習了解MIHO美術館優美的收藏品,及建築物本身的精神性,達到提昇品性拔除獸性的作用,人變美了,社會也就會變美,社會變美了,國家也就會變美,從而世界也變成了一個美的世界。除了學習MIHO的美,信徒也注重於學習個人美,生活美,自然美,美的學習就從身邊開始。

 貝聿銘和他的作品

有關貝聿銘(取自網路黃健敏著作)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1918年其父親出任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貝氏在香港度過他的童年。1927年父親調職舉家搬至上海。初中就讀上海青年會中學,高中畢業自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後來赴賓州大學攻讀,因為認為自己沒有畫圖的天賦而轉讀哈佛的麻省理工學院,貝氏埋首於圖書館,努力吸收歐洲近代建築相關的資訊,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後貝氏作品所呈現的雕塑性,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響。在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過他不像密斯以坡璃為主要建材,貝氏採用混凝土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1951-57),鎮心廣場住宅區(1953-61),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1960-63)。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作品趨向於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1961-67),達拉斯市政廳(1966-77),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貝氏擺脫密斯風格當屬甘乃迪紀念圖書館(1964-79)為濫觴,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後來有機會貝氏身為齊氏威奈公司專屬建築師,後來他有機會從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設案,貝氏從這些開發案獲得對土地使用的寶貴經驗,使得他的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更關切環境提什到都市設計的層面,著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而他們所接受的案子以辦公大樓與集合住宅為主,貝氏後來取得齊氏集團的協議於1955年將建築部門改組為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開始獨立執業,事務所共從事過114件設計案,其中66件是貝氏負責。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主導著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1961-67),伊弗森美術館(1961-68),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Des Moines Art Center)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1968-73)等。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外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著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內庭成為光庭,如香山飯店的常春廳(1979-82)紐約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廳(1982-85),香港中國銀行的中庭(1982-90),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1983-92),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1983-89)與比華利山莊創意藝人經濟中心(1986-89)等。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

 

建築成就:身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氏的建築物四十餘年來始終秉持著現代建築的傳統,貝氏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不可能時刻變花招取寵,建築是千秋大業,要對社會歷史負責。他持續地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作品更多樣性,更優秀。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綜合貝氏個人所獲的的重要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與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建築獎(普利茲建築獎相當於諾貝爾獎,是建築界的最高榮譽),及年雷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Medal of Liberty)等等。

建築作品:

富蘭克林銀行/紐約州(1951-57)
鎮心廣場住宅社區/華府(1953-61)
社會嶺住宅社區/費城(1957-64)
麻省理工學院地球科學館/劍橋(1959-64)
東西文化中心/夏威夷(1961-66)
國立大氣研究中心/科羅拉多州(1961-67)
伊佛森美術館/紐約州(1961-68)
甘乃迪國際機場/紐約州(1962-70)
姜森美術館紐約州(1968-73)
美國國家藝術東廂/華府(1968-78)
麥耶生交響音樂中心/德州(1981-89)
中銀大廈/香港(1982-90)
羅浮宮整建拿破崙廣場/巴黎(1983-89)

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是位於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的私立美術館。創辦人為神慈秀明會的小山美秀子,美術館由貝聿銘設計,於1997年11月開館。館藏秀明家族的藏品,包括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藝術品,約逾2千件。當年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年十大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