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印度的原因是,這個國家非常deep,它深奧到讓人摸不著頭緒,我還蠻喜歡在印度天天過著討價還價的無厘頭生活,據說旅行過印度的背包客算是高級班。關於印度的旅遊書很多,但我很少看到對味的,很多人喜歡寫瑜伽、宗教、冥想或是它沉重的歷史,我對這些都沒興趣,旅行印度路上看到很多西方遊客在印度上瑜伽課、當志工,我呢?我只喜歡在街上走來走去照相觀察或是跟人聊天講話。在印度很輕易就可以看到匪夷所思的光景,那裡的人也不排斥照相,除了天氣熱了一點之外,我在印度那一個月算是當背包客以來最有趣的日子。
是的,我最有興趣的是印度人和他們的想法和做為,印度人不會因為貧窮而失去好奇心,而且在貧富差距很大的印度,比我們有錢的人比比皆是。有次在印巴邊境的阿姆利看邊界的降旗典禮,其實印度當地人比觀光客還要多,他們很多是從大老遠跑來看熱鬧,我和幾個印度人湊團搭車從阿姆利則到邊界,一路上聊了很多,他們英文口音雖重但個個能講幾句,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跟台灣人很像,對外國人超友善。最近從圖書館借到一本米花寫的印度書「遇見貧民百萬富翁」,在看書途中有幾次忍不住大笑,這個24歲的米花觀察到的事很對我的胃口,她挖掘的印度不同於其他人寫的印度,大概是在印度科學園區上班的關係,她的印度朋友都是受過高等教育,過的就是像你我這樣的生活,而不是我們在舊市區看到那些窮到匪夷所思的印度人,而這些現代印度人也是我最想認識的。
最有趣的一篇是描述她假裝是錫金人買票的事情,真是充滿創意,這樣的經驗受惠於敏銳的觀察力,我一向對於自己的觀察能力很自豪,但看完米花的書,發現我還差得遠。下次再去印度旅行之前,我會先做好功課,然後挑戰最高等級的泰姬瑪哈陵的售票口,外國人的票價與本地人差了幾十倍,據說閱人無數的售票員連印度裔的非印度人都可以分辨得出來,但這位米花硬是假裝自己是錫金人,闖過了這一關,看到這裡我就忍不住上網查詢錫金人的長相和他們的歷史。米花對於包頭巾的錫克人也有著墨,我在錫克人大本營旁遮普省也旅行過一段時間,看到米花的書才發現我對於錫克人知道得太少,有待加強。五花八門的印度是背包客旅行當中的挑戰級,煩躁的環境和印度人的騷擾讓人很想趕快離開,但離開之後卻又覺得回味無窮想要重訪,原來這才是「挑戰級」的意義,它是需要一直花時間學習和進化去適應它的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