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590403  

顏色參差不齊,形狀不一的磚塊,是日本工人在法國人教導之下的燒磚初體驗。白色部分就是杉木製成的木架結構,承受所有建築物的重量。  

我總共參加2次導覽解說,基本解說大致相同,但不同解說員又得到更多其他的資訊,小須田解說員提到員工薪水,被聘用來規劃工廠的Paul Brunat每月薪水是750圓(與日本政府簽訂5年契約),當時內閣總理的薪水是700圓,而女工的薪水是1圓,以當時的物價,60公斤的白米賣價是85錢,這樣你可以知道工人的待遇很不錯,而且日本政府對Paul Brunat也非常禮遇,除了付高薪,還蓋了320坪的豪宅給他和家人居住。這個法國人也回報日本最好的禮物,考察各地環境之後,選定群馬的富岡做為工廠,設計人性化的廠房,把法國的蠶絲工廠生產經驗介紹到日本,讓日本絲綢相關產業在短時間內躍居世界第一。而且在明治5年建廠的142年後,這裡又被指定為世界遺產,即將為地方帶來大量觀光客,開始發起觀光財。

 P1590429  

日本明治維新政府為Paul Brunat建立的宿舍有320坪大。

如果你有看過山田洋次的電影「黃昏的清兵衞」或是其他描述幕末時期人民生活的電影,許多人(包括貧窮没落的武士)靠手工業過生活,養蠶、紡絲、編織等等,當時歐美上流階層對於絲綢需求量很大,大部分從亞洲印度、中國(清朝)和日本進口,但這種小規模家庭產業所生產的東西品質不一,有些爛芋充數而讓日本的生絲蒙上污名,這也是日本明治維新政府想要大量生產蠶絲的契機。

 

他們找到當時在橫濱貿易公司工作的法國人Paul Brunat,由他負責考察環境,尋找適合大量生產生絲的地點,基於幾種原因而讓群馬県的富岡雀屏中選,蠶繭的原料供應、工廠用地、當地居民能夠接受外國人進駐(1870年當時日本才剛開國不久,對於阿督仔很排斥)、紡絲工廠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富岡工廠旁邊就是河流)、燃料煤炭的供應(附近的高崎是煤炭產地),看到這裡你有沒有覺得,這個選地過程實在很像是台灣各地設立科學園區的招商條件保證呢?

 P1590419  

富岡製系場總共配置大約50位解說員,幾乎都是天年退休的歐吉桑,每個解說員的解說方式不同,聽了兩個不同歐吉桑的解說學到許多知識。

繰絲工廠長度140公尺,寬12公尺,高度是12公尺,採用木架結構中間再砌磚,屋頂覆瓦。木架用的是附近妙義山採來的300年老杉(只取中間最堅硬的部分),因為高度長達十幾公尺,所以中間再用松木夾住左右補強。紅磚材料呢?因為日本職人沒看過這種東西,所以Paul Brunat訓練日本的屋瓦工人燒磚,材料是來自附近的下仁田(當地生產燒磚用的黏土),燒磚需要控制溫度和材料,剛開始這些屋瓦工人燒出來的磚五顏六色(燒得過火的磚比較白,溫度不夠的磚比較紅),而且形狀不一致,所以當你看到外牆的磚塊五顏六色,形狀也不方正,這不是法國人特有的藝術美感,而是日本師傅不熟悉製程造成的。

 

因為解說我才知道砌磚方法還有分成法式砌法和英式砌法,因為設計師是法國人的關係,富岡製系場採用的是日本很少見的法式砌法。(待續)

   英法式砌磚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