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70993.JPG  

 

有一部電影我百看不厭,而且隨著年歲增長更加喜愛,那就是「阿瑪廸斯」(AMADEUS),音樂家莫札特的故事。

 

對於某些事情的理解能力真的需要時間來解決,我記得很久以前在學校的音樂社團,大家曾經為了這部電影情節爭辯得面紅耳赤,當時很多人無法接受莫札特被醜化成一個整天嘻笑、與女人調情、抬高屁股搞笑的小丑,那時的我對古典音樂認識粗淺,對很多事情沒有既定想法,無法像其他人一樣口才便給、引經據典,只能靜靜在一旁聽著,電影「阿瑪廸斯」(AMADEUS)是以莫札特歌劇及安魂曲為主軸的劇情,對我來說很難理解,因為那時對莫札特的音樂不熟也沒有興趣,一直到有個契機的來臨。

 

1995年到日本遊學,和我住在同一宿舍的德國人是語言學校的德文老師,來自芙萊堡(Freibourg)ベルカさん,第一天受學校委託帶我去學校,路上我們聊起古典音樂和旅行,非常開心。有一天她問我是否想聽聽她和日本朋友排練音樂,我曾經在廣播節目裡聽到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的排練過程,非常的有趣但能夠聽到這種節目的機會並不多,一場音樂會在正式演出時,樂團通常已經反覆排練無數次,那種從生疏到熟悉的過程,沒有參與過的人很難體會,在枯燥乏味的日本愛知縣鄉下的岡崎,有這種機會我立刻欣然接受。

 

五月的日本梅雨季霪雨不斷,排演那天我冒雨騎腳踏車來到岡崎的國立科技研究所,排練音樂的房間有個小舞台,透明的落地窗外是綠意盎然的日式庭園造景,大雨落地聲被阻絕於外,但可清晰看見大顆雨滴滲入草地,光線稍暗的室內只有我一個聽眾,我沒有問他們要練習的曲目,但可以聽得出來是莫札特。

 

我的思緒乘著歌聲的翅膀,遠遊非洲野地大草原,那是和莫札特第一次的邂逅,在電影『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中寂寥而悠揚的單簧管協奏曲,少年的我把它的第二樂章及23號鋼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重覆錄起來,不斷反覆聆聽;藉著電影「阿瑪迪斯」,我跨越時空進入莫札特的心靈世界,窺視他隱藏在歡愉表情之下的內心焦慮,為何他的快板樂章是如此地耽於逸樂,而慢板樂章卻又如此沈痛。莫札特的童年有如走馬燈、與父親遊走各國宮廷旅行賣藝,他是多麼渴望有個安定的落腳點,幾乎就是那幾年間感情生活挫敗、旅次頻繁的我的寫照,耳邊不時響起音樂排演時的不協調音,我坐在異國陌生的空間裡,情不自禁掉了眼淚。那天排練的曲子是『Mozart:Quatuors pour flute & cordes K285b』,莫札特為長笛與弦樂所做的四重奏。

 

2011年7月在馬德里,我從圖書館借了「阿瑪廸斯」DVD,西班牙朋友說劇中的薩里耶利(Antonio Salieri)是一位很優秀的音樂家,也算是個天才,他曾經聽過一場全場演出薩里耶利作品的音樂會。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兩個天才互相較勁,薩里耶利很自然產生「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但天才如莫札特,生活也好過不到那裡去!不管電影劇情是真是假,電影中網羅莫札特重量級作品的誔生過程做為劇情藍本,如「魔笛」、「費加洛婚禮」、「唐喬凡尼」、「後宮的誘逃」、「安魂曲」,穿針引線呈現一個音樂家為養家活口而打拼的無奈,即使是絕對天才也終究要落難人間為五斗米折腰。

 

我已經在馬德里和巴黎的歌劇院和音樂廳聽過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及「安魂曲」,接著還要繼續在歐洲尋找聽莫札特其他歌劇的機會,尤其是我最鐘愛的「魔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