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_Pianist_movie.jpg  

戰地琴人的海報,這部電影得到2002年坎城影展的金棕櫚奬。

 

受到我弟的影響,我還蠻喜歡看「納粹+猶太」的電影,也就是希特勒迫害猶太人的故事,不管在什麼年代,這類題材都是電影、電視導演最感興趣的題材。有時我很納悶為什麼不同國籍、不同年代的電影導演,前撲後繼像揭瘡疤一樣不斷在這個題材做文章。相較於發起二戰的德國,東方的日本也侵略許多國家,但它們被搬上枱面的頻率相對低很多。有次我弟跟我說,被德國納粹迫害最深的猶太人,掌握美國電影及藝術媒體,為了不讓世人忘記這件事,他們有計劃地不斷利用各種媒體挑起這個話題。所以醜聞是不是會搬上枱面,也要看你迫害的對象是不是有錢,被德國人迫害過的猶太人有錢做這件事,或許隨著中國經濟掘起,將來會產出許多日本相關的太平洋戰爭的電影也說不定。

 

The Pianist(戰地琴人)是根據一位波蘭鋼琴師的自傳改編,我在對這部電影故事毫無所知的情況下,一看就著了迷,一直到最後才知道原來它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作品。那天在馬德里的Auditorio Nacional de Musica的鋼琴獨奏會裡,阿根廷的鋼琴家選了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當做演出曲目,但最讓我感動的月光奏鳴曲不是在這場音樂會,而是在「戰地琴人」這部電影當中聽到,幾乎被戰火夷成廢墟的房子裡,在戰火稍為停息、安靜的夜晚所傳來的琴音,出自一位納粹高階軍官,那幕我一看再看,充滿詩意的貝多芬月光和充滿殺意的希特勒發起歐戰,在這幕場景裡呈現出兩種極端的對比,這兩種特質在納粹軍官身上相互拉扯,那一種會勝出呢?

 

納粹高階軍官與彈鋼琴這檔事似乎無法匹配,但根據我弟弟說,納粹軍官都是精選訓練過,個個琴棋書畫運動樣樣精通。電影中,德國人彈他們自己的貝多芬,波蘭人彈他們最愛的蕭邦,這中間的共同點是對於音樂和藝術的熱愛,也因為有了解藝術的納粹軍官,才能慧眼識英雄讓長期逃難看起來像乞丐的猶太鋼琴家展現琴技,進而幫助他,鋼琴家在戰後寫了自傳,然後由受過納粹迫害的波蘭斯基改編成電影。在看過無數部「納粹+猶太」的電影之後,就這一部讓我最感動。

P1110658.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