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次(其實只有那一次)去維也納歌劇院,正好碰到一年一次的歌劇院開放日,而有機會和帶位的人員聊天才知道維也納歌劇院有很多倉庫存放各種道具,那次開放日我試戴了不知道那一部歌劇用的兵士頭盔,但因為嫌麻煩而沒有試穿古代的女人衣袍,至今仍在後悔當中。這種沒有把握機會的後悔,讓我想起在某次攀登有點難度的秀姑巒山(標高3860公尺)時,那次登山狀況連連,我走到快要抓狂,本想放棄,但有個隊友跟我說:「都已經排除萬難走到這裡,再忍二個小時就可以登頂,這麼偏僻的山或許以後再也沒有機會過來,要趁這次機會好好把握。」我聽了進去後來也登了頂,我很確定這輩子應該不會再去爬秀姑巒山,但我一輩子都會記得當我看到秀姑坪上的白木林的感動。如果好好安排的話,我應該還有機會恭逢維也納歌劇院的開放日,到時我會什麼衣服、道具都給它試過一遍,包括試穿小丑裝。

後來看了村上與小澤征爾的音樂對談錄(時報出版),小澤征爾提到製作一部歌劇的費用大概要演出40次才會回本,最後把道具租給次級的劇場才會真正開始賺錢,看到這裡我開始敬佩國內願意製作歌劇的團體,因為在台灣歌劇演出次數大概都只有幾場而已,上次在國家劇院看的華格納「女武神」只演了三場,而這幾天在台中歌劇院看的古諾歌劇「浮士德」只演2場,票價再怎麼高都不可能回本。在台灣做歌劇需要有一點勇氣,我很佩服曾道雄老師的堅持和勇氣,而且台灣自製的歌劇其實也沒有比較差,以後只要有演出我都要去捧場給點鼔勵,歌劇要看現場才有fu,而且在台美麗的台中歌劇院看歌劇真是享受

古諾的歌劇「浮士德」在歐洲也算是比較冷門,更不用提在台灣的第一次演出是民國71年,而第二次呢?就是昨天在台中歌劇院看的,前後間隔30幾年前,是這部歌劇不好看嗎?其實也蠻好看的,旋律不優嗎?其實很好聽,劇情不像普契尼那樣灑狗血、騙眼淚嗎?好像有點,而且它的結局是非常正向,最後上帝終於戰勝魔鬼撒旦!我看到最後才想到為什麼李登輝會想翻譯浮士德的劇本,自由時報提到浮士德這部歌劇在台灣成形的背景故事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91805

「李登輝選擇《Faust浮士德》,原因就在於該劇富含人生哲理,李登輝甚至親自投入逐字逐句的法文劇本翻譯。」曾道雄說,由於歌劇製作龐大困難,1982年首演後李登輝曾提議是否有再製作的可能,但他僅回可能要等下世紀,果然下世紀都過17年了,直到今年他才兌現對李登輝的承諾。曾道雄指出,古諾歌劇《Faust浮士德》改編自歌德同名原作,該劇藉由描繪年老的學者欲想少女的靈肉之歡,意圖用他人的韶華彌補自我青春的消逝,以及魔王來到凡間行惡,卻反而讓人類得到救贖等,傳遞「福禍相倚」的哲學意念。(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糖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